张学良《西安事变反省录》实录

【《历史月刊》第166 期】作者:汪士淳

绿色的硬壳活页夹子,外观上虽然已是旧式,却仍坚固。翻开来,里面是一本牛皮纸为封皮、装订成册的一叠已然泛黄稿纸。虽是活页夹,但由于年代久远,两枚外表已经氧化生锈的钉子,看来已和册子是不可分了。

这就是两岸史学界瞩目、争议三十多年的张学良《西安事变反省录》全本。

长久以来,大陆那边并不相信,张学良会写出民国五十三年在《希望》月刊上惊鸿一瞥的“西安事变忏悔录摘要”。在摘要里,这位中共朝野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自承后悔发动西安事变,以至于“坐收其利者,反为共产党耳”。

由于西安事变居于两岸政权发展消长的枢纽地位,“忏悔录”不断地被两岸史学界辨正或引用。终究,这是张学良幽居二十八年后,仅见之当事人第一手史料。事实上,即令张学良于事变发生后第六十四个年头因九十大寿而公开露面,证实自己已是自由之身后,他仍然避谈西安事变。《希望》月刊意外且自绝生路,立即被当局勒令停刊的那次“摘要”,也就成为当前张学良几十年来唯一谈西安事变的片段史料。

原稿去向成谜

如今,这份造成《希望》停刊,却泄漏了张学良西安事变心情的整本史料,目前在国史馆里妥善保存,不过国史馆规定,这份史料只能看,不准影印或照相。

翻开内页,就看到题为《西安事变反省录》的文字,以照片形式黏贴在每张六百字的稿纸上。多年来,外界一直以为这篇文字题为“忏悔录”,实际是个误会。

照片总共有五十二张,显示张学良的《反省录》是以二十四乘二十五的六百字稿纸,总共写了二十六页,上面亦有编号;有人以相机拍摄下来,每半页三百字的篇幅拍一张。

这份珍贵的史料,并非原稿。原稿那里去了?目前成谜。

整份《反省录》,是以硬笔端书,毫无涂改痕迹,显然是誊抄过了,然而观其笔迹,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前后之笔迹相比较,誊抄者似非少帅自己。依当年看管张的刘乙光之子刘伯涵叙述,张学良当时眼力已经不好,全文是由妻子赵一荻抄写的。

这篇文章并未落款,开头的标题《西安事变反省录》就占了两行,接下来就是全文了。约略计算,整篇《反省录》大约一万字出头,并非外界传言之二十万字。《希望》月刊大约摘出了五、六千字左右。

这篇《反省录》完整地道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事件的反省。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希望》版略去未刊的首段里声言他所以要以此《反省录》坦白叙述西安事变,主要在于“上供 领袖之参考,下垂后世之昭戒”。但长久以来,一直未公诸于世。

当片段的“西安事变忏悔录”,以注明“摘要”方式,经人分为九个大段,并用括号括出二十七个小段,在《希望》月刊曝光之际,就注定成为两岸史学界争议的话题了。如今全本的《西安事变反省录》现身,不单可澄清三十五年来的不断争议,更可完整了解张学良在一九五年代的台湾,是如何看待西安事变。

依《传记文学》于民国七十九年以“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摘要”重刊时,编按所引述“接近张学良的人”说,此文确系出自张之亲笔;是因蒋中正总统于台湾复职不久,着手撰写《苏俄在中国》一书时,需要多方资料参考,张学良因此奉命撰写,张以“长函”方式覆之,即为此文。《苏俄在中国》于民国四十五年出版,八年后,“忏悔录”使得《希望》甫上市即告夭折。

由《反省录》可以看出,当年“忏悔录”摘要,是把张学良的万言书,摘出约为过半的内容,然后重组而成。《希望》刊行的摘要,虽然几乎都是张的原先文字,但仍有部分错字,也有为语气的转折而增添文字,但是不多。

不过,“忏悔录”虽然有段落大调动现象,基本上并没有混浠张学良《反省录》的原意。也就是说,《反省录》的撰写者基本上认为自己对共产党认识不清,为求达成抗日心愿,以致“立志救国,反而误国,想救民,反而害民”。

阅毕《反省录》之后,至少有二个课题值得探讨。一是,当年《希望》月刊为何要以摘要方式刊出“忏悔录”?二是,张学良在这篇万言书里,有没有外界尚不知道的意思表示?

 “忏悔录”留下的谜

 当年“忏悔录”刊出后,多年来的传言是,张学良反思西安事变的原文达到二十万字,甚至因此造成他的眼力大坏;这就提供了以“摘要”刊出的最合理之动机解释——篇幅问题。

然而,《反省录》实际上只是一万字出头。那么,篇幅上就应该不是大问题,则以摘要方式来处理,就应另有其它的动机了——最有可能的动机之一,就是在民国四、五十年代的政治环境里,《反省录》的部分内容,尚不宜对外界公开。

这个情况可有两种解读。首先,当年反共挂帅的环境下,张学良应是在未受“当局”的指导或约束之下,撰写了这篇万言书。这才会有部分内容尚不宜公开的情形,也使得全文是在自由意志的情况下撰写,得到有力的左证。至于张学良会不会因为当时的政治情势之下自我设限而不自知,或刻意逢迎,那就是史学界另行研究的课题了。

其次,《反省录》显然还有些内容,是必须暂且拿掉的。由谁拿掉,这也十分重要——如果说,《希望》月刊的“忏悔录”是经由政战系统删节摘取的话,即令以后下令回收是张学良私人原因,这也就有了“官方”的况味。

“忏悔录”拿掉了些什么重要内容呢?

——《反省录》第一段里,张学良叙明他对回忆西安事变的态度被拿掉了。这段文字里,张学良说,“此书主旨,在乎真实。良从来未曾向任何人吐露……”,“西安之变,祸首为谁?祸首则为『我心』”。

——张学良从未自动请求调用东北军,“调用东北军,多由于 蒋公的命令”。

——同情共产党员,“觉此辈青年,思想上虽有错误,其热诚,其魄力;如善能利用,使其为国效力,必可有所作为也”。

——赞许共产党的成功策略之一,只要有任何消息,就“改换作风”以争取张的认同。

——赞誉共产党李克农、周恩来之“胆壮,敢只身来我军中”,“再则惊周恩来之才干”,折服了张学良。

——张学良指西安事变之前,他期待告诉蒋委员长,他已经与周恩来会谈过,希望进言停止剿匪共同抗日,却不得机会,想出国以求暂避难题,却惜“ 蒋公未能明了良之隐情也”。此言似有怨蒋之意。

——怨叹蒋夫人“未早有所参预”,让他失去当面直谏的机会。

——张学良随蒋飞抵洛阳后,下机后的情境。“ 蒋公同欢迎者第一句话问:『张副司令哪!要好好的照拂他。』”他为之感动不已。

——论及傅作义等叛将,予以删除。

大约估计,完整的张学良万言书,大约有三、四千字是外界未能见到的。

《反省录》

这些如今方得见天日的内容,仍然有重要讯息。

在“忏悔录”未见,而《反省录》得见的很重要一句话是:“再三追想,何当时执迷不返?为何屡失直陈之机会?为什么 夫人在那时,未早有所参预?为何中日战事不提前早爆发?致良酿成巨祸,百身莫赎,中国今日之浩劫,不悉祸延何日……

张学良所写蒋夫人的那段,其实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危机尚未解除时,即已当面向宋美龄讲过。张之意在于,他在蒋夫人面前,可以直陈。蒋夫人于民国二十六年所发表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指出,张学良当时听了她的劝告之后颇为感动,“诚挚言曰:『夫人,余已觉悟此举之不当,决不愿托辞掩饰。唯自信动机确系纯洁。倘此次夫人能一如往昔偕 委员长同来者,余敢断言,决不致发生此不幸之事变。今余屡欲向 委员长有所申述,彼辄禁我启齿,厉声呵斥,奈何!』”

很明确的,张学良自认日后国民政府丢掉大陆,是因他而起。所以他才会有“致良酿成巨祸,百身莫赎,中国今日之浩劫,不悉祸延何日”之语。这却是符合胡适的看法,没有西安事变,共产党很快就可以消灭了;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才有第二次容共的政策,乃至于以中共在抗战期间坐大到后来的大陆变色。

整体而言,张学良的《反省录》条理分明,把他所以发动西安事变的远因、近因,抗日的想法、对共产党的错误认知及接触的背景下,而认为必欲使蒋委员长停止剿共全国一致抗日,终至发动事变;以及自己的反省及悔恨、检讨,一一叙明。

这似可解释何以《希望》月刊将摘要刊出之后,张学良会有所反应的部分原因。由《反省录》首段看来,张学良虽然只是写给老总统看,但却并不反对发表,因为他愿“下垂后世之昭戒”;可是“摘要”不单把万言书的名称改了,而且大动内文,等于将整个内容重新组合,这会不会造成张学良的不悦?或不无可能。至于是否另有涉及他与蒋中正夫妇之间的约定,则尚待查考。

张学良当年在政府迁台之后没几年,写出《反省录》,虽然言辞恳切,但仍会令外界怀疑他是受形势所迫,不得不然;然而他在两蒋皆已去世,自己也已定居夏威夷乃至于辞世,在当前两岸形势悬殊、退处台湾的中华民国处处被中共政权打压之际,他终未踏上大陆一步,却是说明了当年《反省录》所吐露的心声,究竟有多真诚了。

自从《希望》月刊刊出仅有一半篇幅的“忏悔录”后,三十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西安事变的现代史学者,每述及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动机,莫不提及那被节略的版本。大陆学者多半不信,但也常为引述,如今少帅已远,历史真相总要还原,事变主角如何以真挚之情、亲题“反省录”之下讲述原由,完全版本会不会带给学界新的发现及认知,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