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四首,改,并和之
西西要好好评评点点一番: 开篇就是佳句,“烈日照大旗,狼烟飙千里”与“酩雨隐酒旗,江南烟花里”都当得上绝妙好辞了!(希望没有听到我校著名的嘘声) 曾经问过冲剑客,为什么把“提鞭指幽燕”换作后来的“挥鞭”,因为窃以为“提”字更有架势。冲剑客答:北征的前两句为静,而三、四句为动,所以用“挥”与“跃”描写将军的行动;有理。又以为原诗的“跨征骑”至少要比“跃骠骑”更“通俗”和上口些,答曰:因为把下文的原作“风尘”换为更恰当的“征尘”,所以要避免词句的重复,“征骑”便改为“骠骑”;亦有理。 非常不解为什么收尾的“悠悠塞下曲”变成了“翠谷牧童笛”,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太大了。冲剑客的解释:实际上没有什么官方的评价歌颂那些前方战死的英雄,所以只有牧童的一曲清亮笛声作为纪念,并且只有前方的征战才能换来后方平静的田园生活,这乡野牧童的笛声也是最好的见证,最大的安慰,并且在写诗时想起了电影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华莱士在英格兰袭击兵营成功以后的镜头马上切换到了苏格兰森林里传出的悠扬的风笛,冲剑客认为电影此处也是用相同的手法表示“谁是最可爱的人”。没有想到新诗的最后一句大改动竟然有这许多的讲头! 南吟和出关,整个是两大对比的场面,南吟沿用出关的尾韵,巧妙地营造出了新的气氛。南吟的篇内架构也比较工整。当然还是赖于出关原诗顿挫相宜的韵脚,才有南吟的格律巧妙。 北征从整体上比出关有了更强烈的真实感,而且结尾确实是好。取西经就是一心求正道的人们功德圆满吧,即使后人有碑帖歌德,对取经人来说还是没有真理的声音甘美。能做个成功的求道者,心愿亦足! |